在溫嶺市箬橫鎮江云青的名字可能不會有太多人知道,但其一米二的身高和著村“殘疾人之家”專職負責人的職務及十多年的公益成績卻讓他名聲大噪、遠近皆知他就是群眾們眼中的“袖珍‘巨人’”。
有情義,以長兄之名行“家長”之責
江云青,1964年9月生,溫嶺市箬橫鎮貫莊村人,因母親患有先天足疾,致使他與弟弟從一出生就遺傳了這一疾病。而禍不單行的是,他的父母身子骨都比常人弱,根本做不了任一重活,導致家庭經濟環境一落千丈。
為此,好不容易初中畢業的他,只能放棄學業,過早地擔起了“家長”之責,并暗自決定,此生不娶妻生子,要讓父母老有所養、弟弟闔家團圓。
江云青說,老天雖然折斷了他的“翅膀”,但卻又讓他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。原來,他在少年時就學會了編蔑技藝,且在二十幾歲時便已知名于當地手工業界!拔揖幍狞S鱔籮篼是全鎮市場里公認的,生意好的時候,每隔幾天就有顧客上門預約!彼f,這樣的自由職業,能讓他在家里也可以賺錢,并在短短幾年間擁有了一筆積蓄。
爾后,江云青踐行當年承諾,全心贍養二老,全力張羅弟弟婚事。未幾年,他就有了侄子江南、侄女江寧。談及成長經歷,江寧深有體會。
“伯伯把我與哥哥當成親生的一樣對待。即便后來母親生了病,父親無力照料,也都是伯伯操勞的!彼f,他就是一個人,承擔了家里所有的家務活,還堅持每日為母親做康復運動,這一干,就是15年。
有想法,讓“殘疾人之家”開門有活計
在農村,特殊家庭往往會被旁觀者的“閑言閑語”“流言蜚語”給中傷,而有殘疾人士的家庭,其受傷害程度又是最深的。
對此,江云青的看法是,要想改變這一現狀,我們殘疾人的心里必須夠陽光、言行一定夠自信,只有這樣,大家才可以像正常人一樣,快樂面對明天。
所以,自2007年擔任村殘疾人專職委員以來,他堅持帶領全村的殘疾人士做公益,以實際行動獲取社會大眾的認可與贊許。而他,也因此連年以考核第一的成績榮獲“全鎮優秀村居殘疾人專職委員”稱號,至今已有15屆。
2019年,箬橫鎮首家“殘疾人之家”落戶貫莊村。是年9月,江云青被聘為專職負責人!拔壹热蛔诉@個位置,就要干出一番天地來!彼f,為了讓智力、精神方面的重度殘疾入駐人員能夠有一份好的“工療”機會,他親自騎著自己慣用的電動三輪車,找到一份燈具組建拼裝長期訂單。
“大家圍坐在一起,有說有笑,還能擁有一份計件勞作收入!比腭v人員江輝佳(化名)談及,她因疾病導致雙手十指不能靈活動彈,這導致她的生活非常壓抑,“即便是剛開始做組建拼裝時,我也是極不情愿的。但現在呢,我的十指不光能靈活動起來,還可以拿得起小件物品,這甭提有多高興了”。
而這,都得益于江云青。為此,江輝佳的母親江女士多次帶禮物登門感謝,但均被他婉言謝絕。他說,這僅僅是“殘疾人之家”第一項業務——“工療”的效益而已。
有信心,讓“兄弟姐妹”們笑口常開
與第一項業務相比,江云青的多元發展業務更趨具體。箬橫鎮殘聯負責人江于萍介紹,江云青的工作思路很明確,他的公益之心也非常強烈。
在隨后的幾年間,他先后創建了“定塘共富園”,連年租田地為入駐人員開展戶外體勞活動,并將所種植的蠶豆、毛豆、玉米等農產品進行售賣,所得款項悉數一部分以勞作費用支付給大家,一部分則以改善伙食、集體慶生、文藝匯演等方式反饋給大家;建立了殘疾人志愿服務小分隊,每周定期組織入駐人員開展環境綜合整治、慰問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;開辟了“強腦風暴”培訓平臺,確保入駐人員天天有讀書沙龍活動、常常有編蔑等非遺技能培訓,讓大家不出家門也能學到本領。
入駐人員覃錦妹(化名)是2020年參加到這一大家庭的。她說,在這里,她見證了“定塘共富園”從幾分地擴延到今天的6畝地,也看到自己從一年三四次必須住院到如今不用住院。
▲ “他們都是我的‘兄弟姐妹’,與他們在一起,我很開心,還能賺到一筆錢!
▲ “我的老公都說他突然間有了這么多小舅子、小姨子,說他再也不用為我擔心了!
但這些成績,江云青并不“滿足”。據他介紹,他最擔心的還是那些年紀輕輕的且又沒有成家的“殘疾人之家”的入駐人員。為此,他又忙得干起了媒人的活計,并先后成功為2對“殘疾人之家”的入駐人員牽線搭橋,組建了幸福美滿的特殊家庭。
這就是江云青,一步一腳印,一心滿情意。他說,雖然眼下只有18位“兄弟姐妹”,但在未來,他有信心吸納更多的“兄弟姐妹”進駐進來,讓他們都能好好的“站起來”,更能美美的“富起來”,以實際成效成為社會公認的“工匠”達人。